在現代浮選工藝過程中,采用浮選機選別效果更好,工作效率更高,自動化程度更高,與傳統(tǒng)浮選法相比節(jié)省大量的人工成本。在作業(yè)過程中,設備的正確操作是影響選別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,操作人員應根據礦石性質、處理量、產品要求及設備磨損情況等進行適當調節(jié),尤其是礦漿液面高低、充氣量、循環(huán)孔面積及攪拌機構間隙等方面比較重要,要合理控制。具體操作如下:
一、嚴格控制礦漿液面高低
礦漿液面的高低通常由尾礦堰閘口高低控制,若帶有中礦箱時其閘口大小控制各槽液位。在浮選機運行過程中,操作人員可在保證精、尾礦質量前提下適當加大閘門,從而提高設備處理能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當閘口過大時,礦漿液面低,泡沫層厚,若刮泡高度未得到較好控制時,已礦化的氣泡不能及時刮出會造成精礦損失。反之,礦漿液面太高時,泡沫層薄,二次富集效果差,部分未礦化的脈石顆粒易進入精礦影響浮選效果。
二、保持充氣量在合理范圍內
實踐表明,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充氣量可大大提高設備的生產能力,改變浮選指標,而充氣量的大小則主要決定于設備類型及浮選工藝要求。當充氣量太大時,液面翻花,泡沫層不穩(wěn)定,影響浮選效果。但當充氣量不足時,部分有用礦物不能及時附著于氣泡浮出,影響處理能力造成精礦損失。通常,壓入式設備的充氣量需通過空氣壓入量進行調節(jié);自吸式設備的空氣一般通過套筒或套筒與空心軸同時進入,此時進氣量影響進漿量,操作人員應注意調整進氣量和進漿量(套筒和空心軸的進氣量一般是通過其端部的蓋板或端板來進行調節(jié))。套筒進氣量對吸漿量影響較小,空心軸進氣量對吸漿量影響較大,因此需在保證充氣量的前提下,同時考慮吸漿量。
三、調整循環(huán)孔的面積
在生產過程中,循環(huán)孔面積大小會直接影響礦漿循環(huán)量和吸氣量。通常,加大循環(huán)孔面積可增加礦漿再次礦化的機會,但與此同時也會相應地增加電耗、磨損程度以及礦粒的粉碎程度,過大甚至會造成液面翻花。此時操作人員應根據產品質量和設備處理能力來調整循環(huán)孔面積,確保合適(較?。┑难h(huán)量,如可將部分循環(huán)孔堵住,或將每個循環(huán)孔堵住一部分,同時注意定期清理非人為堵在循環(huán)孔上的雜物。
四、及時觀察攪拌機構間隙經長時間的工作,葉輪會造成攪拌機構一定程度的磨損,致使葉輪和定子間間隙加大,同時減少了吸氣量和吸漿量。一般來講操作人員可通過軸承座和套筒間的調節(jié)墊片來調整葉輪和定子之間的軸向間隙,使其保持在6-10mm范圍內;而徑向間隙因較難調整,一般不進行改動。若攪拌機構間隙過大而無法調整時,操作人員應及時更換葉輪或定子。
浮選工藝是目前各大小選礦廠中常用的選礦方法之一,過程直接影響到結果,因此也要求在使